茶壺的構造

飲茶是華人的生活中一件相當傳統的文化,而茶壺則是飲茶茶具組的中心物件,茶壺是一種用來泡茶與斟茶的帶嘴器皿,茶壺的材質有很多種,常見的有陶壺、瓷壺、玻璃壺…等。而一般人通常選擇以陶製茶壺來泡茶葉茶,原因是其材質較適合用來高溫浸泡茶葉,泡出來的茶湯的香氣較為濃郁。常見的陶製茶壺塑型方式亦有多種,諸如:拉坯壺、陶板壺、花壺…等,雖然不同的塑型方式會使外觀造型上產生不一樣的變化,但是,它們都具備一些相同的基本構造,例如:壺身、壺蓋、壺嘴、圈足、提把…等,而筆者撰寫本文的目的即是要來淺談陶製茶壺的基本構造。

首先,壺身的主要功能是沖泡茶葉與沉浸茶湯。壼身的大小決定可承載的茶湯容量,依每個人飮茶習慣的不同,合適的壺身大小也會有所不同。另外,壺身又可細分為以下幾個部位(如下圖所示):

  • 牆:在壺身的頂部突出處,直接與壺蓋接合。
  • 肩與腹:位於壺身的中間部位。
  • 底:壺身的底部,承接圈足底座。
茶壺壺身的細部構造:牆、肩、腹、底與圈足。
茶壺壺身的細部構造:牆、肩、腹、底與圈足。

壺蓋置於壺身上方,蓋上後完整包覆茶湯,壺蓋上方通常會加一個鈕,方便提取壺蓋,並且開一個氣孔,以供進氣循環方便出水。一支好的茶壺,其壺身與壺蓋要具備良好的密合度,蓋上壺蓋,於傾倒茶湯時,按壓或釋放氣孔即可以控制止水與出水。壺蓋的細部又可分為:氣孔、鈕、蓋:。

壺蓋的細部構造:氣孔、鈕、蓋。
壺蓋的細部構造:氣孔、鈕、蓋。

茶壼出水的部位即是壺嘴,壺嘴是由流與口兩個部位組成,壺嘴的好壞會影響出水時的流暢度,可避免茶水沿著壺嘴下沿回流。壺嘴連接壺身的地方,會在於壺身內部加上蜂巢,是一個圓弧狀的濾網,功能係用來阻擋壺身內的一些固態內容物(例如茶葉)流出或阻塞於壺嘴內

茶壼出水的部位即是壺嘴,壺嘴是由流與口兩個部位組成。
茶壼出水的部位即是壺嘴,壺嘴是由流與口兩個部位組成。
蜂巢是一個圓弧狀的濾網,功能係用來阻擋壺身內的一些固態內容物流出或阻塞於壺嘴內。
蜂巢是一個圓弧狀的濾網,功能係用來阻擋壺身內的一些固態內容物流出或阻塞於壺嘴內。

最後,則為茶壺提把,一般來說可分為:上置提樑、後置提把或側置握把三種形態,提把會直接影響使用者於泡茶與斟茶時的手感,挑選一個順手的提把,會讓飲茶時有較好的體驗。

茶壺提把:上置提樑。
茶壺提把:上置提樑。
茶壺提把:後置提把。
茶壺提把:後置提把。

平時常常和親朋好友們一起泡茶聊天,但是對於茶壺的各部位的專有名詞卻是最近才上網研究瞭解的,拜讀了許多文章後,才發現原來筆者對於茶壺的認識是既熟悉又陌生,因此,撰寫此文分享這些關於茶壺的有趣知識。

以下附上一些延伸閱讀的連結: